歡迎訪問成都晨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網站。
服務認證
C
聯系我們 ontact us
  • 成都市成華區世貿茂立方2棟307
  • 電話:028-61867819
  • 傳真:028-61867819
  • 手機:13219010085
  • Q Q:1825660261
  • 郵箱:1825660261@qq.com
社會責任感認證(SA8000)
發布時間:2021-10-20 13:56:49    發布者:成都晨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欄目:服務認證
社會責任感認證(SA8000):

一、標準編號及標準名稱

  GB/T 39604—2020 《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二、標準制定背景

  本標準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9年第三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所下達的計劃任務(序號為204,計劃編號為20193349-T-424)制定。本標準同時屬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NQI)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面向重點行業的企業信用和社會責任評價與管理標準研究”項目“重點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技術標準研制與試點應用”課題中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制定《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國家標準。
  本項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的第一主要起草單位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協作單位共19家,分別是: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京中建協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長城(天津)質量保證中心、北京中大華遠認證中心、北京中設認證服務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北京畢塞特安全技術研究所、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省歐薩衛生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本次制定工作主要遵循以下編制原則和方法:
  1)嚴格按照GB/T 1.1的要求編制標準
  GB/T 1.1是編寫所有國家標準時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本標準的編寫將嚴格遵守GB/T 1.1的有關規定。
  2)采用統一的ISO管理體系高層結構
  本標準屬于管理體系認證標準,將采用ISO管理體系統一的高層結構、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義的通用術語,以便于更好地與其他管理體系保持兼容和一致性,更易于管理體系融合和一體化。
  3)將影響管理(風險管理)作為核心技術主線
  本標準將采用“積極預防”的核心思想,鼓勵和指導組織通過管理體系,采取有效的預防和保護措施以消除不良影響因素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社會影響,以及在可行時采取有效措施主動促進有益的社會影響,提高其社會責任績效,努力使組織對社會更負責任。
  組織應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擔責,包括保護和促進社會和環境利益,以便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一般地,在社會責任領域,就廣義而言,環境屬于公共范疇,可被視為社會的一部分,社會責任概念包含了對環境影響擔責,因此,為便于闡述,如無特殊說明,本標準在闡述社會和環境影響時,將社會和環境影響統稱為社會影響(包括有益影響和不良影響)。
  采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益處在于:
  ——使組織能夠全面、系統和有效地管理其決策和活動的社會影響,最大限度地促進有益影響,防止和盡可能減少不良影響,以持續改進其社會責任績效,成為對社會更負責任的組織;
  ——使組織能夠以社會責任為抓手,從頂層治理(價值觀、使命、精神和發展戰略等)視野出發,統領、規范、協調和融合組織內其他相關管理體系(如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反腐敗管理體系、合規管理體系、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有效實現組織管理體系的一體化。
  GB/T 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是社會責任領域基礎通用的國家標準。它給出了社會責任及其相關術語的定義,為社會責任領域建立了統一和規范的基礎概念體系;規定了社會責任的原則、核心主題和議題,以及將社會責任融入組織的指南。這些技術內容為組織建立和實施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奠定了必要技術基礎。
  本標準并非將GB/T 36000按管理體系標準模式修改而成。兩者不同之處在于:GB/T 36000為非管理體系標準,屬于“指南”性標準,不可用于認證或相關目的;而本標準則是基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用的管理體系標準高層結構而全新制定的一項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標準,屬于“要求”標準,可用于認證或相關目的。
  在社會責任或可持續性管理領域,除標準外,還存在許多致力于促進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工具或倡議,如聯合國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等。這些工具或倡議也可為組織建立和實施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提供重要的技術參考。
  按照GB/T 36000的規定,每個組織的社會責任核心主題均包括組織治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消費者問題、公平運行實踐、社區參與和發展。為此,與組織社會責任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主要涵蓋在上述七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之中;與組織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相關的其他管理體系主要包括針對上述某個或幾個主題或其議題的管理體系,如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反腐敗管理體系、合規管理體系、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相關管理體系仍將不斷發展和變化,更多新的管理體系也可能會出現。
  管理體系及其融合和一體化技術的發展是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成功建立和有效實施的重要技術基礎?!?ldquo;ISO/IEC導則 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給出了ISO對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包括一個統一的高層結構,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義的通用術語等),為組織成功融合或一體化其各類管理體系提供了重要技術條件。
  在統一和規范的ISO管理體系標準高層結構下,本標準基于管理體系融合和一體化的思想,從頂層治理視野出發,將其他相關管理體系視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內的一個系統化“過程”,以應對相關社會責任主題或其議題方面的社會影響(包括風險和機遇),例如:
  ——通過質量管理體系,應對質量風險和機遇,一方面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質量不合格風險,以保障和維護消費者(包括客戶)在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權益;另一方面,通過持續改進,促進顧客滿意度水平不斷提高,以便為消費者和社會提供更卓越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滿足其需求;
  ——通過環境管理體系,應對環境風險和機遇,一方面避免或盡可能降低環境污染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社會公共環境利益;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開展資源可持續利用、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來減緩并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等,促進環境的改善和良好發展;
  ——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應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以保護員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職業健康安全,保障和維護其健康安全權益,促進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安全文明以及員工的健康安全和幸福;
  ——通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應對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以保障和維護消費者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權益,促進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幸福;
  ——通過反腐敗管理體系,應對反腐敗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腐敗風險,以保障和維護組織及利益相關方的權益,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法治建設;
  ——通過合規管理體系,應對合規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不合規風險,以保障組織履行合規義務,包括遵守適用法律法規、相關標準、合同和有效治理原則或道德準則;
  ——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應對知識產權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以保障和維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權益,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事業以及技術創新和發展;
  ——通過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應對信息安全風險和機遇,避免或盡可能降低信息安全風險,以確保組織履行有關保護消費者、客戶、合作伙伴等相關隱私信息的義務,促進公用網絡的信息安全(如防范病毒擴散等)。
  基于社會責任的組織管理體系的融合或一體化,并不意味著以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取代組織的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而是意味著通過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引領、規范、協調和融合作用,組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既促進組織管理體系融合或一體化,又同時將社會責任切實融入組織的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之中,共同推動組織社會責任績效的改進。圖1展示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與組織其他管理體系之間的關系,為組織正確認識和有效處理社會責任管理工作與其他各類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技術框架,有助于組織將社會責任管理實踐與其他各類管理實踐有效結合起來,以支持和促進組織社會責任績效的提升。
  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作用是為組織管理其決策和活動的社會影響提供一個框架。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目的和預期結果是防止不良的社會影響和促進有益的社會影響,努力使組織對社會更負責任。因此,對于一個負責任的組織而言,至關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預防和保護措施,以消除不良影響因素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影響,以及在可行時,采取有效措施,以主動促進有益影響。
  組織通過其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應用這些措施時,能夠提高其社會責任績效。如果及早和主動采取措施以把握改進社會責任績效的機會,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將會更加有效和高效。
  實施符合本標準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能使組織管理其社會影響并提升其社會責任績效。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可有助于組織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三、標準主要內容

  本標準所采用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 的概念。PDCA概念是一個迭代過程,可被組織用于實現持續改進。它可應用于管理體系及其每個單獨的要素,具體如下:
  —— 策劃(P:Plan):確定和評價不良影響和有益影響,以及其他風險和其他機遇,制定社會責任目標并建立所需的過程,以實現與組織的社會責任方針相一致的結果。
  —— 實施(D:Do):實施所策劃的過程。
  —— 檢查(C:Check):依據社會責任方針和目標,對活動和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
  —— 改進(A:Act):采取措施持續改進社會責任績效,以實現預期結果。
  本標準將PDCA概念融入一個新框架中。
  本標準符合ISO對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一個統一的高層結構和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義的通用術語,旨在方便本標準的使用者實施多個ISO管理體系標準。
  盡管本標準的要素可與其他管理體系兼容或整合,但本標準并不包含專門針對其他主題(如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等)的要求。
  本標準包含了組織可用于實施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開展符合性評價的要求。希望證實符合本標準的組織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其愿望:
  ——開展自我評價和聲明;
  ——尋求組織的利益相關方(如顧客)對其符合性進行確認;
  ——尋求組織的外部機構對其自我聲明的確認;
  ——尋求外部組織對其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進行認證或注冊。
  本標準的第1章至第3章闡述了適用于本標準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以及術語和定義,第4章至第10章包含了可用于評價與本標準符合性的要求。附錄A提供了這些要求的解釋性信息。第3章中的術語和定義按照概念的順序進行編排。本標準給出了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術語索引和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的術語索引。

    四、標準實施意義

  1)本標準將為組織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管理工具,極大地促進組織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和績效的全面提高。本標準采用了基于“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概念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方法。PDCA概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旨在實現持續改進。該方法是目前所有管理體系標準(如: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ISO 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所共同采用的先進體系管理技術方法,也是ISO所確定的在其所有管理體系國際標準中必須采用的通用方法。全球多年的管理體系實踐證明,該方法確實是一種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管理技術方法,對于全面、有效提高組織各類管理水平和績效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本標準將不僅能使組織將其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與組織內現有其他管理體系(如: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建立起緊密而有效的聯系,確保組織將社會責任融入相關管理體系之中,相關社會責任議題在相應的管理體系中得到負責任的處理,而且還能使組織可以社會責任為抓手,將組織內現有各類管理體系一體化,實現各類管理體系有機銜接并協調、有效運行,為解決多年來困擾廣大組織的重大難題(無法真實、有效地實現組織內現有各類管理體系的一體化)提供可行且有效的解決方案。由于組織的社會責任涉及組織治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消費者問題、公平運行實踐、社區參與和發展等多方面,幾乎涵蓋組織管理的各方面和各項管理職能,因此,社會責任成為了組織內各類管理體系的“公約數”,是銜接和融合各類管理體系的有效抓手。事實上,各類管理體系所針對的議題(如: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本身就是組織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其實踐本身也是組織社會責任實踐的重要部分。為此,本標準擬基于管理體系融合的思想,將其他相關管理體系視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內的一個系統化“過程”,以應對相關社會責任主題或其議題方面的社會責任風險和機遇,例如:通過質量管理體系,預防質量風險,保障和維護消費者在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權益;通過環境管理體系,預防環境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防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保護員工及其他相關方的職業健康安全,保障和維護利益相關方的健康安全權益等。
  3)本標準為滿足廣大組織開展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提供了重要的認證標準,不僅規定了建立和保持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各項要求,還為如何實施本標準提供了進一步的詳盡指南。本標準可全部或部分被應用,以持續、系統地改進社會責任管理。但是,只有將本標準的所有要求均融入到組織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之中并毫無遺漏地滿足全部要求,有關符合本標準的聲明才能被認可(即可獲得體系認證)。多年來,我國許多企業的社會責任驗廠、審核和認證大多采用國外各類組織所制定的標準。這些標準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使得我國社會責任認證工作較為混亂和無序。本標準的制定將建立起統一、規范的社會責任認證國家標準,其實施必將有利于上述混亂和無序問題的有效解決,對于推動我國社會責任認證工作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責任國家標準體系。由于GB/T 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修改采用ISO 26000:2010)是社會責任與可持續性領域最基礎、最通用的國家標準,在具體應用時尚需一系列配套的國家標準,本標準作為配套國家標準,將與GB/T 36000等基礎通用標準一起共同構成我國完善的社會責任國家標準體系。
上一篇:誠信管理認證(GB/T319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收縮
在線客服
  • 售后支持
  • 咨詢電話
  • 13219010085
欧美变态另类性交